锁存器:锁存器是利用AND、OR、NOT逻辑门,实现存储1位数字的器件。
寄存器:1组并排的锁存器
矩阵:以矩阵的方式来存放锁存器的组合件,n*n门锁矩阵可存放n^2个锁存器,但同一时间只能写入/读取1个数字。(早期为16*16矩阵)
作用:存储1位数字。
图示:
锁存器需要同时输入2个数字,不太方便。
为了使用更方便,只用1根电线控制数据输入,发展了门锁这个器件。另外,用另一个电线来控制整个结构的开关。(和复位作用不同)
作用:并排使用门锁,存储多位数字
图示:
作用:
n*n的矩阵有n^2个位址,则可以存储n^2个数。但1个矩阵只可记录1位数字,n个矩阵组合在一起,才可记录n位数。如1个8位数,会按位数分成8个数,分别存储在8个矩阵的同一个位址中。
8个矩阵,则可以记录256个8位数字。
通俗理解:
16*16的门锁矩阵,可理解为1个公寓,1个公寓256个房间。
8个门锁矩阵并排放,则有了8个公寓。
规定每一个公寓同一个编号的房间,都有一样的标记(地址),共同组成8位数字。
那么8个公寓就能存(8*256 /8)个数字。
原因:
16*16的门锁矩阵,虽然有256个位置,但每次只能存/取其中1个位置的数字。因此,要表示8位数字,就需要同时调用8个门锁矩阵。
图示:
使用方法:在多路复用器中输入位址,x行x列(2进制),即可点亮x行x列的锁存器。
举例:
行列数 | 矩阵1 | 矩阵2 | 矩阵3 | 矩阵4 | 矩阵5 | 矩阵6 | 矩阵7 | 矩阵8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行5列 | 1 | 0 | 1 | 1 | 0 | 0 | 1 | 0 |
2行3列 | 0 | 1 | 0 | 0 | 1 | 1 | 0 | 1 |
粗略定义:将一堆独立的存储模块和电路看做
说明:以8位行波加法器为例
1. 用半加器处理第1位数(个位)的加法,得到的和为结果的第一位。
2. 将输出的进位,输入到第2位用的全加器的输入C中。
3. 将第2位的2个数用全加器计算,得到的和为结果的第2位(sum)。
4. 将第2位计算的进位连接到百位的全加器输入C中。
5. 在第3-8位上,循环第3-4步的操作。
现在电脑上使用的加法器叫“超前进位加法器”
内容:在有限的空间内,无法存储位数过大的数,则称为溢出。
说明:第8位的进位如果为1,则无法存储,此时容易引发错误,所以应该尽量避免溢出。
作用:执行逻辑操作,如NOT、AND、OR等操作,以及做简单的数值测试。
单个数字1或0,1位二进制数字命名为位(bit),也称1比特。
1byte=8bit,即1byte代表8位数字。最早期的电脑为八位的,即以八位为单位处理数据。为了方便,将八位数字命名为1字节(1byte)。
十进制的263
二进制的10110111
相同的位数相加,逢2进1
1byte=8bit
1KB=1024byte
1TB=1000GB
1GB=十亿字节=1000MB=10^6KB
定义:小数点可在数字间浮动的数(非整数)
表示方法:IEEE 754 标准下
1.计算机的元器件晶体管只有2种状态,通电(1)&断电(0),用二进制可直接根据元器件的状态来设计计算机。
2.而且,数学中的“布尔代数”分支,可以用True和False(可用1代表True,0代表False)进行逻辑运算,代替实数进行计算。
3.计算的状态越多,信号越容易混淆,影响计算。对于当时每秒运算百万次以上的晶体管,信号混淆是特别让人头疼的。
1.变量:没有常数,仅True和False这两个变量。
2.三个基本操作:NOT/AND/OR。
3.为什么称之为“门”:控制电流流过的路径。
极其简单的组件,通过一层层的抽象,来做出复杂的操作。计算机中的很多东西,底层其实都很简单,让人难以理解的,是一层层精妙的抽象。像一个越来越小的俄罗斯套娃。